上一页 | 1 |
/1页
go

主题:静中有境 | 原山与共,这是家原本的模样

发表于2017-12-07

“人类之所以想要一个家,想要一个温暖的地方、或者舒适的地方,首先是为了获得身体的温暖,然后是情感的温暖”。

——卢梭在《瓦尔登湖》中这样描述“居所”

如果说身体的温暖可以通过一座房子来实现,那么情感的温暖则需要更宽阔的包容。

吾心有安,即是归处

回家,有一份沿途的安心。武陵山大道双向10车道直驱归家的路,山脚只闻大学城意气奋发,浓郁的书香氛围叫人沉醉其间,忍不住驻足观赏。

盘山,春有百花斗艳,夏有绿荫蔽天,秋有虫蛰呢喃,冬有雪景可观。山藏四季,大概是一个家最美的样子。

日常,这里包容着城市的喧嚣,因为社区里的生活足够静谧;包容善待,因为物业足够暖心;包容邻里关系,因为志趣相同。“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“,原山能给予的温暖,大抵如此。

既是知己,何妨新邻

恰到好处的包容,让老友成邻,老邻成知己。在亲切融洽的建筑之间,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屋檐下,圈子更近一点,友情更老一些,邂逅那些在城市里走散的人情时光。

闲庭信步,冬日的三重境往来温暖意,三五老邻,下棋品茗,趣味盎然。上有天高云淡,下有原生态绵延青山,极目之处,云在原山隐,人在画中行。早年欣赏的“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”,此时,又是另一方玩味心境。

天地大美,匠心之筑

友邻相交的生活场景,在原山并不少见。正如朱自清在《荷塘月色》一文中抒发的:“我爱热闹,也爱冷静;爱群居,也爱独处”,在天门壹号·三重境,从容自在的生活悠然流转。

低密度的土地规划之上,生活开始凸显原本该有的顾盼生姿。16层的原生山居宅邸,或高赠送的飘窗,或南北通透的阳台,或多一间房的设备平台,呈现出“室内取景”的匠心作品。

家中,或是在客厅的向外一瞥,或是倚靠窗前的一瞬远眺,透窗即见“秋染栗山”“雪落群山”等山色美景。人生阅历至此,所求不过眼中景,读懂胸中意。


发表于2017-12-07
小星星7831649976,您好!您所发的帖子“静中有境 | 原山与共,这是家原本的模样”已被设置为精华帖,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。
上一页 | 1 |
/1页
go